膏肓痛是一種肩夾骨內側的疼痛,常痛到想拿東西大力按摩,或貼著牆角用力摩擦以減輕疼痛,有時也會伴隨胸悶,甚至覺得呼吸困難,好像吸不到空氣的感覺.在治療上西醫對所有肌肉關節的疼痛幾乎都使用止痛消炎藥與肌肉鬆弛劑,治標而不治本,有吃藥就不痛沒吃藥就痛。有些中醫會使用針灸、放血、拔罐、推拿,配合疏筋活血的中藥,其實效果也不好,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膏肓痛是一種肌筋膜的疼痛沒錯,但真正引發膏肓痛的原因是第四五胸椎的旋轉錯位,導致膏肓穴附近的肌筋膜張力改變,而造成膏肓痛。因此治療上只要將第四五胸椎的旋轉錯位矯正,即可很容易治癒膏肓痛,通常急性的膏肓痛只要一兩次治療即可痊癒,多年的疼痛需要較多次治療才能讓脊椎穩定在正確的位置,因此可能需十至二十次的治療才能痊癒。有些病例除了第四五胸椎的旋轉錯位之外,還會合併肩夾骨的錯位,也應一起矯正。也有部分病例和頸椎錯位有關,當檢測第四五胸椎沒有錯位時,須往上檢測頸椎有無錯位。
膏肓痛之外,肩夾骨內外側的疼痛和腋下痛,治療上和膏肓痛一樣,在治療上須考慮第四五胸椎的旋轉錯位和肩夾骨的錯位。至於肩膀的僵硬痠痛病因和膏肓痛不同,幾乎都來自頸椎的錯位,局部針灸、放血、拔罐、推拿,對肩膀的僵硬痠痛也是治標不治本,只能短期緩解,不能真正治癒;唯有從真正病因頸椎錯位著手,將錯位的頸椎正確的矯正,才是標本兼治的好療法,只要頸椎正確的矯正完成,不需推拿肩膀,肩膀的僵硬痠痛會因局部肌肉張力恢復正常,而自然緩解,達到治癒的效果。
膏肓是背部兩肩胛骨之間的部位,中醫認為這個地方若出現疼痛,就歸類為膏肓痛。
膏肓痛常伴隨著頭痛、肩頸痛及下背痛,嚴重時還會併發胸悶欲喘、心悸心慌及耳鳴等症狀。
導致膏肓痛的原因不少,最常見的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大都是肌肉筋骨姿勢不當所引起,比如整天窩在沙發上,且很少改變姿勢,時間久了,肌肉就會痠痛麻木。至於那些整天操持家務的家庭主婦,如果沒有獲得充分休息,肌膜也易受傷。
出現膏肓痛後,除要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外,更要留意日常自我保健,一是維持正確姿勢,二是適度做些舒展運動。正確姿勢在於避免彎腰駝背,或少讓上肢過度懸空。舒展運動則以自我簡易運動為主,主要是讓肌肉放鬆,若能輔以熱敷,效果更好。
運動方法一︰另一種可行的快速便捷的運動法,則是先以雙手肘曲屈,手指盡量到達同側肩上,手肘盡量互相靠近;深呼吸,利用肩部力量將手肘慢慢提升至頭頂兩側,此時手指應在耳後;接下來將肩部外展,做出類似擴胸運動,使手肘盡量往外側展開,此時應有兩肩胛內側肌肉向中間擠壓的感覺;最後是吐氣,兩手肘往後平行放下。
運動方法二︰肘部彎曲,分別向前向後轉搖肩關節各50次,一日三次,這樣可帶動肩胛骨上下旋轉,以運動背部的膏肓穴。
註:這一段應該很少人看得懂吧!
其實翻成白話是這樣的:
(1)雙手往前伸,手心朝上
(2)雙手手心往肩膀移動,放在肩上(左手放左肩、右手放右肩)
(3)手指放在肩上不動, 雙手手肘往上抬,直到手肘朝向天花板(上臂貼住你的耳朵)
(4)手指放在肩上不動,雙手手肘往左右兩邊打開(右手往右,左手往左)
(5)此時感覺到肩胛骨之間的肌肉被擠壓,就對了!
(6)手肘循原路依序回到原來的定點,最後自然放下。
運動方法三︰兩腳平行站立,兩膝微曲,腰直,胸平,兩手握拳,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使肩胛骨盡量向脊柱靠攏,擠壓兩側膏肓穴,略停1—2秒鐘,再恢復原姿態,後拉時深吸氣,回收時呼氣,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動作到位,使背後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運動方法四︰
把椅子反過來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開兩個肩胛,而兩個肩胛骨向後擠壓,就是在擠壓膏肓穴。 這些方法既可益壽延年,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至於那些平常肌肉較僵硬者,則不妨利用熱敷等方法暖身,再進行上述運動,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 則留言:
要是能配上图就好了。实在看不懂那保健操是怎么做的。
請問那裏可醫治,感謝您
張貼留言